close


因為前陣子太忙的關係,這篇記錄拖得有點久﹒﹒﹒
不過凡事總有第一次,無論好壞都值得紀錄。


事情是這樣開始的:
9/14那天,小妞剛滿11個月又3天。
早上我帶她去菜市場,她沒有什麼異狀,
直到中午吃過午餐後(胃口也不錯),
突然變得很黏我,一直想要我抱抱,和她在一起,
活動的時間也只縮短一小時就累了想睡覺,
於是我將她抱上床,讓她好好休息。

下午五點左右醒來,沒啥活力,懶洋洋地躺在床上,
直到我將她抱起,才發先她發燒了。
----->後知後覺的媽媽。

我趕緊拿出耳溫槍一量38.?度 (我忘了) ,
於是東西收一收,便帶著小妞去板橋陽明街的徐小兒科看病了。

因為是下午的時段,是王醫師幫我看的,
他要我繼續觀察小妞發燒的情形和口腔有無長泡疹,
拿了退燒藥、塞劑和喉嚨痛 + 鼻塞的感冒藥就先回家了。

醫生要我回家後先讓小妞吃退燒藥,
接著吃晚餐,洗完澡 和吃一包感冒藥就讓她早早上床,
那時她的體溫已經退到37.?度了。


發高燒,完全沒有朝氣的樣子。




9/15凌晨小妞又燒到38.9度,因為她一直翻來翻去,睡眠品質很糟的樣子,
所以我和老公又讓她吃一次退燒藥。
清晨四點,小妞稍微退燒,
上午9:00又發燒到38.6度而且體溫越來越燙,
接著持續發高燒到晚上11:00,
(我和Tang帶她又去了一次徐小兒科,指名讓徐醫師看,結果排隊排到晚上11:00)


徐醫師一直遊說我,小妞的體溫來到40度,為何不讓小妞塞塞劑?
他說他的小孩之前得玫瑰疹,也是發高燒3天,每天早晚塞塞劑,到底為什麼我那麼排斥塞劑?
---->我會排斥塞劑是因為看了黃瑽寧醫師的書。

但是,後來老公還是決定讓小妞塞塞劑了,
原因是小妞一直懶洋洋精神不繼,再加上汗發不出來。

從塞塞劑後,小妞就退燒了,精神也變得比較好,也就沒再發燒,汗也漸漸的回來了。



結論:我研判小妞是感冒沒錯!!
    本來我有輕微的感冒症狀傳染給她,後來她感冒好了,又傳染給我和Tang,
    我和Tang整整不舒服了一個星期,小妞就康復了!


9/14那天發高燒起床活動一下,不停地推推車。





  

後來康復了,但是氣色還未復原的樣子。






到現在為止,我還在想「要不要塞塞劑的問題」,
黃瑽寧醫師建議不要塞塞劑,但是徐玉山醫師認為塞塞劑沒問題,
兩位都算是名醫,這麼極端的要和不要,看法卻不一樣,
說實在,我有點無所適從。

發高燒是增加抵抗力沒錯,但是不是適度的發高燒後,
發現仍高燒不退,還是要以降溫為第一考量。(以均均這次感冒來說)


以上是這次發燒的紀錄,如果有其他媽媽或專業人士對發燒有什麼看法,可不可以提供給我參考呢?




後記:
我又再一次看了黃瑽寧醫師的書,內容是這樣的:「既然發燒是好事,就不需要輕易退燒。
退燒的目的是讓孩子舒服,
一般而言,39度以上孩子才會感到不適,此時再退燒即可

但狀況因人體質而異。孩子若安安穩穩的睡覺,沒有不舒
服哭鬧,就不需要將她吵醒強迫吃退燒藥。」
 
「退燒塞劑並沒有醫學根據,台灣卻非常流行。只有當孩子
嘔吐不能吃藥時,我才會使用退燒塞劑。
使用塞劑,燒退得
快,燒起來更快,常常因此畏寒發抖。」

由以上的內容,我可以知道39度再使用退燒藥,但是對於塞劑,徐醫師認為高燒時即可使用,
而黃醫師則說塞劑-只
有台灣非常流行,無法吃藥時才會使用塞劑。
均均當時
的情形是可以吃藥的,所以我對塞劑的使用有了很大的疑惑

但使用過後確實也是燒退得很快,睡一覺好像就沒事了一
樣,
那為何只有台灣才流行??

這算是我對想法和做法上因為不同,有點混淆的地方。
 真的遇到高燒時,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好,但好的定義是有
人希望快點退燒,所以使用塞劑,
有人則希望增強抵抗力,
適度的發燒,不用急著使用退燒藥或塞劑,所以因為想法不同,做法也不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tsd 的頭像
    ttsd

    小戶人家

    tt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